EN
“未来医院”什么样?政策、需求、技术驱动智慧医院进快车道
时间:2021/11/11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推进,智慧医院的建设成为医院转型发展、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去年5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预约诊疗制度加强智慧医院建设的通知》,提出要建立医疗、服务、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系统,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现代医院服务与管理模式,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加安全、更加体贴的医疗服务。

“智慧医院这个领域在国内不仅是一个万年青的行业,也是一个痛点比较集中的行业。政策、需求、技术三要素齐发力,正在驱动智慧医院驶入建设和发展的快车道。”近日,深圳市联新移动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联新医疗”)联合创始人孟庆君在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表示。

“智慧医院”的概念在全球提出来已有10年左右的时间,许多医院都在进行不同的探索,把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都用在医疗服务的各个领域。随着政策落地,引导医疗机构开展智慧医院建设;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日臻成熟,支撑智慧医院建设的创新应用。

在业界看来,智慧医院领域正进入一个行业前景明朗、市场增长快速的赛道。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西部分院发布的《2020智慧医疗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智慧医疗行业规模已突破千亿人民币大关,预计2021年规模将达1259亿元。这样一个正在经历智能化、高效化、规模化高速增长期的行业,一直以来也颇受资本关注和青睐。

去年10月,联新医疗便完成了数亿元人民币的战略融资,投资方为深创投、高特佳弘瑞等。此前,联新医疗还披露三轮融资,包括2017年的A轮融资、2018年的B轮融资、2020年的B+轮融资。

这家深耕智慧医院建设10多年的企业,颇受投资机构青睐,对行业也有着深刻的思考和洞察。




“未来医院”演进将历经三个阶段

最终要实现患者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


什么是智慧医院?普遍观点认为,智慧医院的范围主要包括三大领域:面向医务人员的“智慧医疗”、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务”和面向医院管理的“智慧管理”。

作为智慧医院领域的头部企业和重要参与者,联新医疗10多年来营销网络遍布全国32个省市及地区,联新医疗累计服务逾千家医院客户。经过10多年的发展,联新医疗在落地应用中,也形成了“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联新智慧医院建设方案,实现了临床诊疗护理智能化、医疗服务智慧化、医院管理精益化。

孟庆君表示,智慧医院建设在于全面实现医院医疗、管理、服务的智慧化。首先,智慧医疗主要在于通过信息化建设,打通信息孤岛,实现院内信息互联互通、交互共享,同时通过智能化软硬件的应用,诊疗、护理、办公等多场景深度渗透,助力提高医疗效率、水平和质量。

其次,从医院管理角度来看,智慧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医院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模式的转变,提高服务效率。在临床实践中,智慧管理的应用场景涵盖药品耗材管理、资产管理、医废管理、后勤管理等等。以药品耗材管理为例,“零加成、一票制、医药分离”等医改背景下,药品耗材从医药的收入项变为成本项,精细管理势在必行。

最后,从服务角度来看,智慧服务即围绕患者就医流程建立信息化服务体系,主要目的在于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在孟庆君看来,单体医院的智慧建设中,远程医疗本身就有助于提高优质医疗资源的可及性;而在医联体或医共体内,也能更大程度地促进上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起到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

孟庆君认为,智慧医院建设是大势所趋。随着行业政策的持续引导,加之物联网、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医疗领域的深度融合,未来医院的信息化、智能化进程将会大大提速。总体来看,未来的智慧医院发展演进将历经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即基于单体医院的智慧医院建设,主要面向医院管理者、医护人员、患者,建设集“智慧管理、智慧医疗、智慧服务”于一体的智慧医院建设体系,着力改善单体医院院内运营效率、医疗质量和服务体验;

第二阶段,即以医联体为基础的智慧医院集团建设,强调院间信息共享、业务协同联动,实现医联体内医院管理、医疗及服务的智慧化;

第三阶段,即覆盖一定区域的智慧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实现第三方医疗健康机构等深度参与和联动的患者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打造终极版智慧医院生态。

孟庆君表示:“未来,以医联体为基础的智慧医院集团建设还将打破医疗边界,促进医疗资源下沉基层,上下贯通。同时,基于新兴技术及各种智能化应用,院内诊疗与院外康复数据高效联动,优质服务得以延伸至家庭和个人,从而真正构建起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体系。”




智慧医院建设仍是大势所趋

懂临床、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存在较大缺口


从2019年开始,国家卫健委便开始对医院智慧服务进行分级管理。其中,电子病历分为0-8级,智慧服务分为0-5级,通过分级管理发挥指挥棒和引导的作用。

而公开数据显示,在反映智慧医疗建设水平的电子病历应用水平评级上,2019年度全国电子病历评级平均水平为2.08级,其中三级医院平均分首次超过3级。要达到《关于印发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及评价标准(试行)的通知》中所要求的“到2020年,所有三级医院要达到电子病历分级评价4级以上,二级医院要达到3级以上”的目标,仍存在一定差距;

其次,在反映医疗服务水平的医院智慧服务水平评级上,今年8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2019、2020年度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结果显示,全国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工作自评级别平均分仅为0.33级,相比最高达5级的服务智慧化水平评级,现阶段医院的智慧服务建设还有待提高。

孟庆君认为,综合来看,当前智慧医院建设还处于集“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单体医院智慧化建设阶段。就现阶段而言,由于各医院的信息化程度不一、互联互通水平低等原因,使得当前智慧医院在建设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

由于各医院的信息化水平不一,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智慧医院发展的整体进程。信息互联互通是智慧医院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信息化水平较低的医院既难以实现院内信息互联互通,也会对医院间信息互联互通造成影响,成为智慧医院整体进程中的短板。

此外,因早期医院信息化建设缺乏顶层规划,导致以临床单个业务需求为导向建成的信息化系统各自为战,缺乏彼此联动,信息孤岛普遍存在。

同时,孟庆君表示,智慧医院建设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业者既要对临床工作需求、医疗服务流程等具备深刻理解,又要精通信息技术,复合型人才存在较大缺口。“尽管智慧医院建设面临限制因素,但总体来说,智慧医院建设仍是大势所趋。”

而随着5G时代的到来,智慧医院的建设也有望提质加速。在医疗领域,5G网络所具备的大带宽、高速率、高可靠、低时延、边缘计算等技术为智慧医疗的众多应用场景提供了可行性。5G技术与医疗的深度融合对进一步提升医生诊断效率、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有效缓解医疗资源匮乏、医护人员短缺、医疗水平分布不均等意义深远。

孟庆君介绍,联新医疗基于5G等信息技术在诊疗、护理、急救、药品耗材物流、健康随访、运营管理等医疗领域各个方向均做了较多融合研究。今年8月,联新医疗分别联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等医院申报的多个国家级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项目获批,成为国内5G医疗应用示范标杆。




智慧医院驶入建设和发展的快车道

医疗信息化基本实现,智慧医院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


5G远程会诊车,可让一张高清影像的加载时间由以往1-2分钟缩减至10秒内;全供应链耗材闭环管理系统,可在3秒内完成上百种耗材清点;配液机器人取代人工,将单瓶配液时间缩减至15秒,一系列智慧医院场景正加速落地。

孟庆君表示,智慧医院这个领域在国内不仅是一个万年青的行业,也是一个痛点比较集中的行业。政策、需求、技术三要素齐发力,正在驱动智慧医院驶入建设和发展的快车道。

自2018年底至今,《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及评价标准》、《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医院智慧管理分级评估标准体系》等文件陆续出台,让“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建设如火如荼。今年9月,国家卫健委又正式启动2021年医院智慧管理自评估工作。种种政策表明,医院智慧转型的蓝海已经到来。

而从需求角度来看,我国人口基数大,医疗服务需求旺盛,建设智慧医院成为医疗机构盘活有限资源、缓解供需矛盾、实现新时期高质量发展的必选项。同时,从技术角度来看,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日臻成熟,并广泛应用于医疗场景,新技术、新装备在该领域的提质增效作用也得到了广泛的临床实践检验和行业专家认可,成为智慧医院建设的重要支撑。

在业界看来,智慧医院领域正进入一个行业前景明朗、市场增长快速的赛道。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西部分院发布的《2020智慧医疗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智慧医疗行业规模已突破千亿人民币大关,预计2021年规模将达1259亿元。这样一个正在经历智能化、高效化、规模化高速增长期的行业,一直以来也颇受资本关注和青睐。

深创投的联新项目投资人易洪祥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国内医疗信息化基本实现,智慧医院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看好智慧医院的建设。一是由于国内医疗资源依然发展不平衡,不同的医疗主体和临床医生之间,受到区域和经验的限制,依然存在大的诊疗差异,这就需要通过智慧诊疗去调整。

二是长期以来,我国医疗资源供给紧张,为了保障居民医疗服务需求,医院、医护都在超负荷运营和工作。易洪祥认为,这也急切需要“智慧医疗硬件+智慧软件”一体的整体智慧病区解决方案,包括护理、手术、治疗、药房等。

此外,在国家医保局进行的药品耗材国家集采、药品耗材零差价等多重强力措施下,对医院综合管理能力的要求提到新的高度。“这就要求一家医院,尤其是三级医院,像一家收入10亿规模的成熟企业一样去管理,对于临床出身的医院管理者,智慧管理的需求表现的特别急迫,核心要解决医院管理的效率和效益等突出问题。”易洪祥说。

采写:南都记者 程洋

编辑:向丽宇

(文章转自南方都市报app)